以往家裏的麵條都是在菜市場買的新鮮麵條,店家會分好一球一球,回家裏再冷凍起來,要吃的時候直接滾水下鍋。吃習慣新鮮麵條,所以不太愛超市賣的乾燥麵條。
永和大部分賣麵條的店家都是自製的麵條,攤子後的店面就是製麵的場所,我最常買的是經營至少五十年的饅頭店兼賣麵條的,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傳承著山東人製麵的好手藝。但是搬來台南以後,雖然菜市場也有賣麵條的,但規模都小小的,通常是一個小推車,我想那應該是批來的,源頭既然是批發的,產量一定很大,新鮮度可能不及做多少買多少的麵店。
前陣子從網路看來有個XX製麵,說是水交社眷村的老店,第一代也是來自山東,現在企業化經營,許多知名麵條都用他家的麵條,簡介是說不添加防腐劑、化學添加劑和毒澱粉,實際買來後的經驗,覺得還蠻失望,感覺不像純麵粉的口感,有聽說過有些麵條會添加玉米粉或馬鈴薯粉增加Q彈的口感,甚至是加磷酸鹽,麵條不但有彈性還比較不會沾黏。不過店家都說沒加了化學添加劑了,那難道是玉米粉或馬鈴薯粉?總之就不是那麼像純麵粉的麵條,吃起來蠻像超市那種乾燥麵條,本來想說出自眷村,應該就是傳統的麵製品,因為和期待有落差,以後也不打算再買了,還是乖乖地自己用壓麵機做麵條,或許以後考慮幫我的Kitchenaid添個製麵的配件,用電動的更省力。
通常手擀麵的水份要到40-45%,但最早我用40%的水份,壓麵時卡了很多麵團在壓麵機裏,然後切麵時麵條還會切割不完全,查了一下是水份太高,所以後來我把水份降到34-36%,這樣就正常了,所以用壓麵機做麵條的水份要低於手擀麵條。只是這樣的水份在和麵時會顯乾,但這樣是正常的,壓過幾次之後麵皮就會由粗糙變光滑了。
材料
中筋麵粉400克
水264克
鹽1/2小匙
玉米粉適量
作法
1.將水倒入玉米粉之外的所有材料,並用手揉成團或用攪拌機攪成團
2.放置鬆弛約30分鐘後,分成三等份用壓麵機的刻度0壓成麵皮,每壓一次就對摺或三摺後再去壓,反覆多次直到沒有粉塊
3.再依序從刻度1到5,分別壓一次,麵皮整個很光滑就可以用切麵器去切割成麵條了
4.把切好的麵條拌上玉米粉防沾黏後,分成一球一球後去冷凍
*我通常是分成80克一球,這樣大約是一碗飯的熱量,食量大一點的可以分成100克
*因為水分含量低,不管是用手揉還是機器,都會很鬆散不好聚合,也沒辦法像一般做麵食一樣把麵團揉到三光
*開始壓麵時,把不好聚合的粉塊都用力壓進去,用刻度0壓個幾次會愈來愈光滑
*用麵粉會再讓麵條吃進去,所以最後用玉米粉來防沾黏是最好的
還揉之前的麵團看起來又乾又散,這是正常的
頭幾次都還支離破碎
壓了幾次後有麵皮的樣子出來了,但表面仍很粗糙
壓到麵皮整個沒有粉粒就可以把刻度調到1,然後由1-5分別再各壓一次就可以了
我用壓麵機送的切麵器,有基本的兩款,細麵和寬麵,以後再來添其它款的切麵器
最後撒上玉米粉防沾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