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家裏偶爾會煮羅宋湯,那個年代還買得到黃牛肉,煮羅宋湯時如果用黃牛肉,那味道真是滿室生香,時隔幾十年,那味道我還記得一清二楚。
小時候常想羅宋?為什麼叫羅宋?是呂宋島的湯嗎?因為在看氣象報告時,會看到呂宋島所以是菲律賓傳來的??長大之後才知道,羅宋湯是俄羅斯的湯,而且要用甜菜根,上網進一步查詢之後原來這是上海時期西餐廳裏流行的一道湯品。
羅宋湯的前身是Borscht,是俄羅斯及烏克蘭一帶的日常食物,因為俄國十月革命有大批俄國人落難逃到上海,因而帶進上海,所以羅宋就是Russian的音譯,這算是解開從小在我心裏的疑惑。
而當時上海極為繁榮,口袋有錢的人以上西餐廳為一種時髦的活動,套句現代的話叫"炫富"。但上海並沒有甜菜根這種東西,所以就省略了,上桌前要加的酸奶油上海當然也沒有,於是這道湯最常見是用比較容易取得的蕃茄、高麗菜、洋葱、紅蘿蔔和牛肉去燉出來的,我家也是用這些材料,但聽說因為上海人口味偏甜,有些做法還加了糖。這種改良的西餐在當時叫"海派西餐",還有較為有名的炸排骨也是當時的海派西餐。而台灣也見得到羅宋湯,應該就是隨國民政府撤退而跟著來台吧!
小時候喝的羅宋湯我壓根不覺得是西餐,只覺得是道非常好喝的湯,而我真正喝到羅宋湯是去年在愛沙尼亞的塔林。不過,因為那家餐廳走的是時尚風格,在當地算價位略高,所以當然得要改造一下,讓客人覺得掏出錢來值得,所以像法式湯品一樣全打成濃湯狀,上頭還放了片烤還是炸過的甜菜根薄片,這樣的賣相和原始的甜菜根湯有差距,有別於我在Youtube上看到的只把蔬菜切細絲,的確有比較高級的感覺。
其實這個湯應該算是農家菜吧!一鍋大雜燴配上黑麥麵包,然後來杯伏特加,一整個簡單又豪邁。
另外,我去的那家餐廳還加了孜然粉,在Youtube上看到各種甜菜湯的作法,有些版本的確加了孜然粉,但不管那一種版本,幾乎就是西式湯品常見的材料,紅蘿蔔、洋葱、大蒜、西洋芹,然後加高麗菜、蕃茄和馬鈴薯,再來就是甜菜根,還有牛肉。
~材料~
紅蘿蔔 甜菜根 洋葱 大蒜 蕃茄 油 牛大骨高湯 酸奶或優格 孜然粉 蒔蘿草
~作法~
1.紅蘿蔔和甜菜根刨絲,洋葱和大蒜切末,蕃茄切丁,馬鈴薯切丁
2.紅蘿蔔和甜菜根依序下鍋用油炒過後取出,再放點油炒香洋葱和大蒜末,然後再把炒過的紅蘿蔔、甜菜根還有蕃茄丁和馬鈴薯丁下鍋再加牛高湯煮到全部材料軟加鹽調味,再用食物攪拌器全部打成濃湯狀,上桌前加酸奶、孜然粉和蒔蘿
*高麗菜也是要角,但我每次要煮這湯都忘了買高麗菜
*其實傳統的甜菜根湯裏會有大塊的牛肉,所以牛高湯其實要用肉塊去煮成高湯,但我想做的是打成濃湯狀的,而且只想喝湯,不想吃肉,所以我省略了肉塊。而西式牛高湯正常要加胡蘿蔔、洋葱、芹菜再用烤過的牛骨一起熬湯,但因為煮了牛骨高湯,有時會拿來做中式的湯,所以我就不放西式的材料熬湯了。
全部的材料
炒甜菜根
紅蘿蔔也要炒
然後炒香大蒜和洋葱
然後就可以下牛全部的材料和牛高湯去燉全部材料軟爛,再打成濃湯狀
這就是在塔林的餐廳點的甜菜根濃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