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普契尼的雕像

 離開了比薩,我們就要前往下一個目的地-盧卡。從比薩斜塔坐公車回到火車站後,接著要找坐到盧卡的公車,火車站大門有一群警察,我們指著寫在小手冊上的"LUCA"問巴士在那兒坐。義大利的警察給我的印象就是穿著名家設計的制服,在街上美化市容,另外就是給觀光客問路用的,或者是和觀光客合照。照著警察指的方向,我們順利地買到票,非常地便宜,一人才2.5歐,但車不是在售票處坐,這就和佛羅倫斯的公車站不同了,售票小姐指著外面的方向,要我們往那邊走,原來公車站又和售票處有一小段距離,是在不遠處的紅磚道上的公車站牌,站牌有好幾個,分別是要去不同的地方。張望了一下,找了個看來慈祥的老太太來問,很巧,老太太也要去盧卡,所以只要看到老太太上車再跟著上就好了。



可能這裏不是總站,發車時間不是那麼準時,在站牌下站到兩腳發酸,始終不見我們要坐的車。好不容易看到一輛我們誤以為的車,老太太好心地告訴我們不是這一班,還指著站牌上的地名,唸著那個地名,原來她是要說的是這班車要去的地方就是她唸的那個地名,果然她就像外表看起來那麼好。



因為等太久了,老太太也不時在看錶,然後就和旁邊看來也像觀光客的夫妻聊了起來。義大利人真的很能聊,中國人愛擺龍門陣頂多是和親朋好友,義大利人卻是常和等車的人或者座位在一起的人就這麼聊開。再往另一個站牌看過去,一個媽媽帶了幾個兒女在等她們的阿媽,阿媽才剛出現,小孫女馬上衝上前抱著阿媽,看來小孫女很愛她們的阿媽。義大利人家族觀念很重,這點和我們一樣,而且在義大利街頭也不時看到阿公阿媽牽著孫兒的畫面,還蠻令人感動的。



就在東張西望中,這次往盧卡的車真的來了,可是行前準備的資料是SITA巴士,但來的車卻不是,反正老太太上去了就不會錯了。義大利不論是那一家巴士公司的車都非常新穎,問題就出在車況太好,氣墊巴士的避震效果好到讓我原本就會暈車的體質更是暈到不行,上車沒幾分鐘我就開始感到不對勁,會暈車的人都知道,這種不會痛不會癢的毛病卻會讓你生不如死。實在很擔心會影響後面的行程,所以只好試圖閉上眼睛看看能不能睡著,車外的景緻卻開始進入蜿蜓的小徑,有別於我們先前所走過的路,之前走的路都是類似省道或縣道的公路,現在卻開進了小村落,穿梭在起起伏伏的小徑中,小路的兩旁就是住家。想看風景卻又怕暈車,一路上就這麼在半睡眠中,但一邊又忍不住張開眼睛怕錯過美麗的景色渡過。



才2.5歐的票價,距離果然是不太遠,車子在盧卡的城門前停了下來,我看到韓良憶書上寫的古城牆改建而成的步道了,這個城牆建於十六世紀,在十九世紀時由拿破崙的妻子下令在上面種樹,現今成了盧卡當地人休憩和散步的地方。才剛下車尚在暈車中的我們,看了看城牆,沒有想上去的衝動,反正根據書上的形容,似乎就像巴黎里昂車站附近的舊火車道改成的市區花園,我們僅存的體力還是用在古城裏吧!正往城門走,卻發現身邊都是三兩成群的銀髮族,一般景點常見的背包客一個也沒,看來盧卡很得老年人的偏愛。台灣旅行團的行程大多沒有排進這個點,到了比薩之後,就直接往北到米蘭,但對於自助旅行的人來說,比薩加盧卡剛好可以一日遊。盧卡知名度對台灣人來說或許不大,但這個面積很小的古城,除了是很有名的歌劇作曲家普契尼的故鄉之外,耶穌的十字架就保存在盧卡的教堂,只是我們暈得亂七八糟,早就忘了這裏有耶穌十字架的這件事了。還好在這個小小的古鎮走著走著,不自覺地就放鬆下來,暈車的不舒服慢慢地不見了。小鎮是石板路,這是我喜歡歐洲古城的一個原因,什麼都老,老得彷彿時光停在中古世紀就沒再動過,就像置身在我最愛看的西洋古裝電影裏,暫時讓我想不起在台灣的惱人情緒。



穿梭在彎彎曲曲的巷子,經過好幾個小小的廣場,盧卡小,小廣場居然也不少個,而且來這裏最大的好處是,只要你沒有要尋找一定的目標,走著走著都會回到原來的地方。盧卡雖然小,但生活機能很齊全,難怪韓良憶以這裏作為居遊地,可以那麼地自在,熟食店或雜貨店都近在咫尺間。另外,我喜觀古城還有一個原因,幾乎大部分的古城,不會像大都市有很多討生活的外來移民,搞得治安很差,除了當地居民之外,就是觀光客了,大城市的觀光景點最容易有的扒手和吉普賽人也一律沒有,不必隨時提高警覺看緊錢包,我可以更專注地融入當地人的生活情境中。



義大利的廁所都是要付費,這個習慣上的差異對我們東方旅客來說比較不好適應,通常我們見了廁所,都不會過門不入,免不了進去洗手,補粧或梳個頭髮也好。但因為上個廁所要收大約0.6歐的費用,我們就會上得稍節制一點了,可是到了盧卡我們卻使用了一次付錢付得最心甘情願的廁所。這個廁所雖稱不上豪華,卻乾淨得不像廁所,裏頭還放著普契尼的音樂,畢竟這裏是他的老家。其實如果不是因為安排盧卡這個行程,我原本對普契尼這個歌劇作曲家,並沒什麼很深的印象,對我來說,我只是聽過這個名字而已,可是,原來大家所熟知的蝴蝶夫人、杜蘭朶公主及波西米亞人等等都是他的作品。



我們到盧卡還有兩個目的,就是和我們倆最大的嗜好”食物”有關,一是盧卡產的橄欖油,但我們已打算買佛羅倫斯的中央市場裏,那個對自己的油很有自信的老伯賣的來自於盧卡的橄欖油,因為剛在城裏晃來晃去,看到的都是價位不低,又是賣給觀光客的油,我們停留的時間太短,不知要去那裏買韓良憶書中所提農家自產有品質保證的盧卡橄欖油,所以放棄。另一是接下來要去找的書中提到的餐廳”Trattori da Leo”-”里歐小館”,這是她在盧卡的房東推薦的一家當地人都會去吃的舘子。果然沿路問了二個當地人,他們都不假思索地立即指出方向來。原來剛就在這兒繞來繞去,卻沒注意到這家外觀和一般餐館沒什麼兩樣的店。我們很興奮地衝到門口開始研究起菜單來,找著書上所提的招牌菜-炸雞,一道很普通卻讓許多吃過的人都回味無窮的神奇料理。這時店裏走出來了一位工作人員,和我們親切地打了招呼,我們也回報以微笑後繼續研究,卻在此時發現一件令人無法接受的事實,就是餐廳六點半才開,而我們最後一班車是七點半,就算古城再小,到城門搭車很近,,一個小時的用餐時間依然很冒險,畢竟在外國不比在台灣,要叫廚師快快上菜,不知會不會算是對他們很不尊重,就算餐廳願意配合,不到一小時的時間,無法放鬆享受美食,那就是對自己的不尊重了。我實在無法忍受食物在嘴裏,卻沒有用心去體會味覺帶來的感受,即囫圇下肚。而且太晚回去,到了佛羅倫斯又不知已是幾點鐘了,看來,我們只能忍痛放棄這家店了。一直到回台灣後,再次拿起書中的介紹,我都還覺得這是我到義大利的一個遺憾,或許我會再回到盧卡,也或許會以這裏為據點待個幾天,做個小小的短天數的居遊,到時我不會再放過這家店了。



小鎮的居民都會到這兒來裝水,水真的又冰又甜,喝夠了之後,再繼續裝滿水瓶帶著路上喝。





讓我們抱撼而歸的LEO小館和菜單



在鎮上發現一家傢俱店,是我最愛的古典鄉村風



鎮上不知名的建築 不知名的巷弄

鎮上的教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rica05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