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台轉到地球黃金線重播,講到橄欖油,其中請來了橄欖油業者奧莉x,觀點是太便宜的油不會有好貨。

奧莉x把橄欖油賣得貴參參,產品項目中卻有一項賣的也不便宜的油渣級橄欖油。 油渣橄欖油是榨了三四次,榨到沒得榨,必須用溶劑萃取的油。通常榨了兩次的渣,是歐洲人多來用做堆肥的下腳料。

常購買的大潤發自己進口西班牙或義大利的橄欖油,價位並不高,但一入口卻充滿橄欖油的新鮮香氣,依產地和品種也會帶點苦和澀味,這才是真的橄欖油。

如果依價位和品牌知名度做為購買依據,難道是奧莉x勝出?

在這種常見靠行銷及似是而非的宣傳詞彙,建立高檔價值形象,而忽略了產品本身;又或科學檢驗都可以拿來造假,接二連三地爆出食品安全危機的年代,要學著靠感官和味蕾來辨識,這是我們天賦的本能。品牌和價位可供參考,但並不是惟一,因為它是可以被拿來操弄的。

常見在產地價格低廉,被國際品牌"低價採購",進而炒作,搖身一變成為高級品的原物料,而當地農民依舊苦哈哈,完全沒享受熱銷帶來的利益的例子。以我自己做皂使用的乳油木果,買原料來做皂,是以公斤計價,而被知名品牌包裝後,是以公克計。

一樣的東西被賦予不同的品牌,人們看待它的眼光不同,似乎產生了不同的價值,但它仍是它。

對產品多做些功課,有基本的認識,在購買時不被行銷詞及形象包裝給迷惑,在現代社會好像是必須的。

其實我想表達的是,如果好的東西不哄抬售價,那是不是都要被當爛貨,(小時候日劇阿信影響我最深的就是她的理念"把好的東西用便宜的價格帶給大家");而爛人只要包著道德的形象出現,基本上就會有被假象矇騙的人擁護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rica05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